展览信息 > 正在展出 | 展览预告 | 常设展览 | 展览回顾

展览回顾

展览日期:2019-01-19 至 2019-03-31 开幕时间:2019-01-19 展厅位置:第三展厅
展览前言

 

对传统膜拜   向大师致敬

   
  去年初,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杨飞云院长带着几名老师,专门去欧洲一些国家临摹名画,然后做了一个冠名“面对古典”的展览,在美术界产生了很大反响。

  临摹是初学绘画最行之有效的方法。记得我最后一次临摹是1972年。看全国美展上汤小铭的《永不休战》激动不已,北京回来马上按同尺寸临了一张。几个月后又临第二遍。两次临幕,让我对画家的厚薄处理、色彩块面有了深刻的认识。此后多年,专注油画写生,便与临摹拜拜了。

  前不久,志嘉、世锦找我,提议搞一个临摹作品展,我欣然同意,并挤出时间临了莫伊谢延科《红军来了》的局部,以为展览之用。两次临摹,间隔46年,其中体会自然是天壤之别了。
   
  油画从十四世纪诞生,历经了文艺复兴、古典主义、新古典主义、浪漫主义、现实主义、印象派等发展演变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审视,每一个流派都有明显的特质和语言符号,相对下一次演变,就是历史,就是传统,就是高峰。所谓临摹古典,就是对历史的敬重,就是从大师画中汲取营养,就是对传统的膜拜。
   
  看画跟临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层次,收效大相径庭。临的过程就是一次全面理解,重点揣摩,反复实践的最好学习,就如同亲耳倾听了大师的教诲,目睹了大师的示范。
   
  翻看美术史,不少大师的成名也往往与临摹相伴。毕加索对早于自己三百多年的前辈委拉斯凯兹,非常崇拜,先后临摹了8遍《宫娥》,并将此画做为终生学习之范本。罗工柳在俄罗斯留学期间,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临摹了列宾的油画《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王写信》,据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。列宾美院至今还有“凡在校学生毕业前,必须完成一幅名画临摹”的强制规定。
   
  对于ー个画画多年的人来说,临似乎是小儿科。其实不然,把大师的作品临得性妙惟肖,并非易事。从打底子,铺颜色到找结构,仿笔触,都要琢磨再三,一一到位,可能比画家原创作还要费心血,耗时间。如果能认真地临个几
十张,可能离成功就不远了。

  照相技术的发明和日趋成熟,借鉴照片成了画家的主要手段,与之相连的是“匠气”、“呆板”。去图片化的方法是临摹和写生,而临慕当为最简捷,最有效。我们之所以举办此次展览,其中一个目的,就是想通过临摹,使大家学习
借鉴大师的丰富语言和表现方法,以提升创作的写意性和生动性。
   
  此次展览,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,征集作品108幅,占会员比重达75%,足见大家学习热情之高涨。
   
  对传统膜拜,向大师致敬,杨飞云老师用临摹践行着这个理念,更何况我们呢?



韩玉臣